12月16日,由江苏省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与苏州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学科建设研讨会在苏州科技大学石湖校区图书馆和江枫校区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会议邀请了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工业设计工程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范圣玺,同济大学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林家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设计美学研究”首席专家李超德,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哲社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张凌浩,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平,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勇,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温波,苏州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叶进,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卫东,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莫军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科带头人王伟林,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科带头人薛娟开展学术研讨,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相关党政领导、各研究生专业方向负责人、研究生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本次活动,会议由莫军华和崔冀文分别主持。
开幕式上,李勇副校长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学校建校历程、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和艺术学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前景展望做了详细介绍。陈卫东书记介绍了艺术学院依托苏州丰厚传统文化底蕴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进行“学科革命”的创新实践理念。
在随后的学科建设论坛上,王伟林教授和薛娟教授分别对学院的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点和设计专业学位点的建设情况和未来构想做了详细介绍。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学科建设”的会议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对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和设计领域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切实建议,并针对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紧抓时代前沿科技、推动高校资源整合、纯化艺术学科认知、明晰艺术研究根本任务等发展观念达成基本共识。温波副校长对各位专家的建议和指导真诚致谢,并表示未来将为艺术学院学科建设争取更多优质发展资源,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在下午召开的学术专题报告会上,李超德、张凌浩、顾平、林家阳四位专家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李超德教授为与会人员讲解《从大数据分析看科研项目申报》专题,他指出:设计从来就具备强交叉的特点,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有机融合。同时他强调,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设计学”应当尤其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未来的艺术学学科工作要重点突出设计技术和审美关系研究。
张凌浩教授的讲授以《数智时代设计学交叉学科及教学路径思考》为主题,重点围绕“数字中国建设”论证艺术发展的趋向。他表示要有整体性思维,着力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同时发扬传统文化,进行艺术学科的“未来设计与反思”,努力发展像智能交互设计那样的交叉学科。
顾平教授以《如何理解艺术学科建设与有组织科研的关系》为题开展主旨演讲,向与会学者分享了自己关于艺术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两者关联性的巧妙思考。他表示学科建设要重视发展理念的有机整合,发挥伦理性美感中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和“有范围的科研”使学科建设呈现出气氛美学的审美创造。
林家阳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智能时代的设计教育》,通过自身经历,指明智能时代的设计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提出“设计等于艺术加科学”、“设计等于艺术加商学”的观点。他表示,智能时代为艺术教育和学习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从业者应当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切实推动人工智能在设计教育中的健康发展。
本次研讨会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推动艺术学科建设和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融合协同,对于艺术学科研究前沿领域做出了创新探索。未来,艺术学院将扎实做好学术研究和实践育人工作,深耕厚植苏州传统艺术文脉,努力在服务苏州城市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多突破,积极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融合贡献更大力量。